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