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守敬发明了什么
郭守敬发明了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高表与景符等仪器。元初的天文仪器,大部分都是宋、金时期遗留下来的,仪器破旧已经影响到了精确度。因此郭守敬在原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并在实践中重新设计。
在三年的时间里,郭守敬改制和重新创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其中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结合利用,用来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运动,改进后的仪器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
高表与景符是一组测量日影的仪器,是郭守敬的创新,把过去的八尺改为四丈高表,表上架设横梁,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时,即当地日中时刻,用这种仪器测得的是日心之影,较前测得的日边之影更加精密,这是时刻仪器上一个很大的改进。
简仪,是元代汉族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简仪的创制,是中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二)郭守敬制造的仪器
郭守敬制造的仪器,除高表、景符、窥几、简仪、仰仪5种外,还有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立运仪、证理仪、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推步》《立成》等14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360多年。
(三)郭守敬简介
1、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2、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3、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四)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发明啥
1、石申著有《天文》八卷,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
2、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比欧洲早了将近1700多年,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4、郭守敬制定出《授时历》,《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历法。
(五)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
1、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2、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3、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并且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优秀的。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
4、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市)和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
5、郭守敬为完成《授时历》工作创制了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四件可携至野外观测用的仪器,其名载于齐履谦所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分别为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十二种(但史书记载中合计仪器总数为十三件,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