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席慕容原文

  Ⅰ:长城谣席慕容原文

  1、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焉支又还了焉支

  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2、抒发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诗有直接抒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为,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成为祖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诗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

  长城在诗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所以,才会让多情的诗人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挥之不去,成为一种情结。

  Ⅱ:求席慕容的经典散文

  席慕容的散文有《成长的痕迹》《写给幸福》《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同心集》《信物》《写生者》《我的家乡在高原上》《江山有诗》《在那遥远的地方》《生命的滋味》《黄羊玫瑰飞鱼》《大雁之歌》《人间烟火》《宁静的巨大》《与美同行》等。

  Ⅲ:七里香席慕容赏析

  1、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追梦少年轻,沧桑中年园。”其结构亦一目:靠前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靠前节两句诗的含意。

  2、“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诗人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

  3、“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4、“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

  5、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 ,才发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6、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

  7、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诗人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

  Ⅳ:席慕容

  1、《无怨的青春》

  作者:席慕容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後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2、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其他文章